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成因,比你想得更複雜。
許多四十歲以上的膝痛患者,一照X光便被貼上「退化」的標籤,
▲ 高達90%
其中,一項常被忽略卻相當關鍵的膝痛原因——「內側摩擦症候群」
呂紹睿團隊針對169位年齡超過40歲、共232個膝關節的患者
研究發現,高達95%的患者在膝內側出現皺襞與摩擦現象,其中8
該症候群的常見表現包括:活動時膝關節內有異物摩擦感、
這項研究的另一亮點,是長達三年的療效追蹤:結果顯示,有85.
呂紹睿強調,「內側摩擦症候群」不是年輕族群的專利,
他建議,臨床上應更細緻評估中老年膝痛原因,
這項研究也讓人重新思考膝痛背後的真相:所謂的「退化」,
本文節錄:【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一書/時報出版
作者/呂紹睿
1958年生於新竹竹東──當時任教臺大醫學院的父親,應鄉親父老之盼,返鄉成為小鎮醫生──因而在醫院出生、長大,也從小見習父親的醫者風範,並走上「醫療拓荒者」之路。
現職
- 慈濟醫療志業膝關節健康促進委員會主任委員
- 大林慈濟醫院國際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主任
-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
- 大林慈濟醫院教學部主任
- 教育部部定教授
學歷
- 陽明大學醫學士
- 日本福岡大學醫學博士
- 美國芝加哥 Rush-Presbyterian-St.Luke 醫學中心研究員
- 德國杜冰根大學外傷中心研究員
- 瑞士日內瓦大學醫學中心骨科研究員
經歷
- 大林慈濟醫院 教學副院長
- 大林慈濟醫院 國際醫療中心主任
- 嘉義基督教醫院 骨科、外科部主任
- 嘉義基督教醫院 關節鏡及關節重建中心主任
- 澳洲雪梨大學 骨科訪問醫師
- 瑞士伯恩大學 骨科訪問醫師
部落格:踏腳石─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