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世界肥胖聯盟估計,到2035年全球肥胖人口將達19億,相當於每四人就有一人肥胖,與肥胖相關的疾病治療費用將超過4兆美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22年全球成人過重及肥胖比例已從1990年的25%升至43%。此外,依據台灣國民健康署2018-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台灣18歲以上成人中,有50.8%符合過重或肥胖標準,顯示健康體位管理已成全球關注焦點。
台灣作為東亞地區肥胖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民眾對於健康意識提升,專業減重需求日益增加,減重市場產值也快速攀升。在這波趨勢下,最新核准的「雙效控癮」複方口服減重藥物,為「壓力肥」患者提供嶄新治療選擇。
「壓力肥」讓你不知不覺變胖?掌握飲控與癮控,擺脫惡性循環!肥胖並非僅是體重增加的問題,而是一種嚴重的健康風險因素。長期肥胖會顯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代謝症候群及關節炎的風險。研究顯示,肥胖超過5年,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2.3倍,超過10年更高達5.3倍。此外,BMI(身體質量指數)達30-35者,其平均預期壽命減少約3年,而BMI超過40則減少8-10年。
其中,「壓力肥」是現代社會常見的問題。因工作與生活壓力,人們容易透過高熱量飲食來紓壓,導致食物攝取量增加,進而形成體重失控的惡性循環。因此,如何有效管理「飲控」與「癮控」,成為當前減重治療的關鍵。
張泰山公開減重歷程:從甜食控重返森林王子
前味全龍一軍打擊教練張泰山近日分享減重心路歷程。他笑稱:「我曾是森林王子,如今卻變成功夫熊貓!」運動員時期,飲食受到嚴格控管,且訓練量大;但轉任教練後,飲食習慣鬆懈,對甜食的熱愛加上每天三杯含糖飲料,導致體重逐漸失控,健康亮起紅燈。最近健檢發現脂肪肝及三酸甘油酯過高,讓他深刻意識到健康危機。
張泰山決心尋求專業協助,透過「雙效控癮」複方口服減重藥物,搭配生活習慣調整,成功減重並改善健康狀況,重新找回運動員的活力與健康。
最新核准複方口服減重藥物:「雙效控癮」併用療法新趨勢台灣衛福部核准三款體重管理藥物,分別為腸泌素針劑、單效口服藥,以及能與針劑並用的複方口服減重藥物。
楊氏羅丹診所楊名權醫師指出,所有藥物都有其適應症,須根據體況選擇合適藥物:單效針劑主要透過腸泌素作用,幫助大腦減少進食訊號;而最新的複方口服減重藥物則結合兩種戒癮成分,對於「壓力性飲食」有相當成效,而且可以彈性處方且能與針劑搭配併用,成為醫師處方上的一大優勢,為不同減重階段的患者提供更有效率、多樣化的用藥選擇。楊院長提到專業的藥物搭配專業的團隊才是體重管理與健康把關的成功關鍵因素,也是未來的趨勢。
併用口服減重藥物,效果高於單用的4倍複方口服藥在「飲控」與「癮控」下都能加速達到理想體型, 透過雙重機制同時「抑制飢餓感」與「降低嘴饞渴望」,幫助控制飲食,達成減重與降低BMI的目標,並協助養成健康飲食習慣,減少復胖風險。
臨床證明,精準投藥一年後可有效減少11.5%的體重、縮小腰圍7公分,並改善血糖及心血管相關指數。針對第二型糖尿病且過重或肥胖患者(BMI>24),若併用口服減重藥物(Bupropion/Naltrexone)與糖尿病藥物(DDP-4i/GLP1-RA),其減重效果高於單用4倍以上。
自信減重25%,空姐重返職場榮耀楊名錦醫師分享案例:一名40歲空姐,產後體重增加,影響回歸職場。透過合併療法,短短五個月內減重20公斤(80kg→60kg),不僅找回健康,更成功重返工作崗位。
楊醫師提醒:「患者應如實告知健康狀況,才能獲得最佳療效。對於害怕針劑、重視隱私,或希望選擇非侵入性治療的患者,複方口服減重藥是理想選擇。」
體重管理新紀元——減重科學再升級肥胖已非單純「少吃多動」即可解決的問題,環境、飲食文化、壓力等皆為影響因子。友杏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洪維駿表示:「減重關鍵在於正確治療與心理調適,減重不只是減少體重,更是改善生活方式與健康觀念。」
隨著全球肥胖問題日益嚴峻,創新減重療法的研發與推廣,將幫助更多人邁向健康人生。友杏生技將持續攜手醫療院所,提供專業減重解決方案,讓更多患者擁有健康與自信。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 白內障不再是老年病!33歲男子罹患「全白型白內障」,手術重獲清晰視界
- 失眠問題不容忽視!藥師教你如何安全使用安眠藥,避免成癮
- 青光眼高風險族群要注意!視野檢測比眼壓更重要!專家解密青光眼3大風險與防治對策
原文出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減重不只是少吃多動,複方口服藥物改變減重趨勢!球星張泰山減重成功秘訣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