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Eason 圖片來源| 本埠設計 | 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重視歷史建築和文化遺產下,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團隊以「氤氳時代 - 鐵道博物館 台北機廠員工澡堂常設展」,將一棟建築的人文背景與時空意義,透過建築展示、修復物件、歷史背景的陳列置入屋子中,結合對這個空間的感知與互動下,讓民眾不僅僅是在欣賞古蹟建築,更是在與其進行對話、理解,進而產生共鳴。此作品最終獲得金點設計獎、TID設計獎的肯定。
「氤氳時代 - 鐵道博物館 台北機廠員工澡堂常設展」,在整體設計上以一條曲線、清透的盒子,把展品內容,一個個端入建築殼中,老軀體是這些東西重要的撐場,線、透盒子與光是導引閱讀老脈絡的工具,成為試著跟古蹟空間對話的元素,展現場域再生使命。
設計藉展示規劃與物件回應澡堂建築序列與格局,古蹟建築本身作為其中最重要的展品," 如何被看"成為重要任務,透過建築展示、修復物件、歷史背景的陳列置入屋子中。概念以「輕」、「透」 及 ‘’隱約‘出發,弧形桌子在西側將軸線與洗手台對應並暗示屋架上的物件,以線性提供訊息的建築展,透過圖像及模型介紹臺灣建築由「近代」步入「現代」歷程的時代背景,探索與澡堂同樣建於1930年代的著名臺灣建築案例,也說明澡堂空間對鐵道職場生活的意義。東側展示修復與浴場生活,闡述臺北機廠古蹟保存歷程、展示古蹟構件舊料,介紹修復工程的發現,見證臺灣難得的大規模工業文化資產的新生過程,藉以老櫃的再現、新櫃的機廠物件,成為共同承載廠區發展過程重要的容器,因此輕跟透的玻璃盒子讓藏在裡面的東西飄起、被透視;中央浴池留空,裝置、雲霧與場域生活背景輕輕的對話。
「氤氳時代 - 鐵道博物館 台北機廠員工澡堂常設展」,透過1930年代的建築模型、中央浴池現地展及古蹟修復工程三大展區,呈現澡堂作為臺北機廠第一座古蹟建築的獨特風貌。澡堂在2000年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為臺北機廠第一座擁有古蹟身分的建築,自1935年落成以來,是提供臺鐵職工下班前清潔身體及減緩疲勞的重要工業廠房福利設施。
長期關注環境人文風土與建築關係為核心的本埠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團隊,以深厚的專業背景專注每一個設計項目,不論是實體的物理環境,或者是與人的關聯,所有的設計發想都蘊含著團隊經過考察後所得出的見解。針對建築與空間,擅於以不同材料及空間拼湊出全新的生活場景及建築空間,改變人在空間中的狀態。秉持歷史空間的活化再利用,重視建築中乘載著許多具有時間意義的空間架構,及其生活樣貌的特性氛圍,並且思考建築初始之美,藉創意提供新的空間想像,以縫補介面的態度設計景觀、建築、室內、展場。
更多精采內容:www.idshow.com.tw/id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