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用什麼儲蓄方式?有國外作家提到,他用極限儲蓄法,就是把一年收入的70%通通存起來,這得要把物慾降得很低很低,不做無謂的花費或是社交,聽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難,其實現在年輕人都說,儘管存錢是必須的,但得要有計畫性,而不是死存錢。
桌上琳瑯滿目的保養品,想要讓自己的痘痘肌,好起來,他可是下了好大的功夫。
保養專家Faith:「那我是花很多時間去研究各式各樣的試用品,是神農嘗百草的概念去測試各種產品,那你可以去真的去囤貨,比如說遇到周年慶或者是出國免稅店或是機場,他們都可以有就是他有一個更優惠的價格,他的優惠價格,你可以去計算說它平均mL數有多少,雖然價錢比較高但是你平均使用期限是一整年,本來就用到這個錢,所以我覺得就是大家在規劃的時候,可能會比較短視近利覺得說你的保養品就是一次,但是其實你全部一整年這樣看起來,其實相對來說都會比較便宜的。」
整保養品通通都是錢,有用還好,沒用真的好冤枉。
薪水也就這樣在無形中,一點一點的流失,不過對他來說,除了精打細算保養品的CP值外也算是對自我的投資,他都說自己是靠後天努力保養的Y世代,認為比起存錢,賺錢才是年輕人更重要的事情。
保養專家Faith:「就是在看你工作裡面,所以我覺得基本上大多數工作,你的專業形象是非常重要的,那專業形象第一個連接到的就是你的外表,所以我覺得就顧好自己的外表,可以在工作上事半功倍,如果你長得比較討喜的話,你的提案可能比較容易過,然後可以相對就是賺比較多的錢,然後買比較貴的保養品。」
為了想要可以擁有積蓄,有外國作家提到他曾使用"極限儲蓄",把一年收入的70%通通存起來,聽起來有點驚人,但這確實是要不要做的事情而已。其中更點出,合理社交理性消費還有投資自己,只對有利益的人大方請客,但拒絕花錢幫酒肉朋友買單。
以及放下品牌迷思別為了面子買精品,像是保養專家提到的記得算算CP值,不要時常出國,把時間拿來投資在看書上,讓物慾低一點,就能不要活的精緻窮。但現在的學生族群則提到,花錢和存錢都是要有計畫的。
大學生Trevor:「如果要說怎麼去避免誘惑的前提是,要先知道怎麼去規劃事情就例如說,我可能每個月撥三千到五千,出來去做投資的時候,然後我經過一年兩年三年,我假定一個報酬率,然後我就會得到這麼多的金錢,我要先算好,那如果這一些好處,跟我當下的快樂比起來,我更傾向於當下的快樂的話,那既然數學都算出來給自己看,那我覺得我不能接受,我只要接受現在的快樂,那我就是去享受這些誘惑,如果我算出來我是比較傾向接受,犧牲現在的歡樂,換取到可能三四年後的一個報酬,那我就可以比較能夠去避免掉這些誘惑,所以總和來講就是要先規劃,要先算給自己看說服自己。」
平時靠家教增加零用錢,更會把他存起來去做投資理財,新世代年輕人在資訊發達的年代,不再只靠死存錢,因為懂得「複利效應」,絕對可以比1+1的結果得到更多。
理財專家郭莉芳:「設定你大概要存下多少,例如你薪水三萬塊,你想要存下就是40%那就是一萬二,那你就應該設定五號薪水入賬,六號就把這一萬二,轉到另外一個戶頭去,那換句話說你現在剩下的錢,就是你可以自由運用的錢,那你把錢轉出去到B賬戶去,那你剩下錢到底可以用多少,你到了月底當月光族也沒關係,因為你已經先把你該存的錢,存到另外一個賬戶去了,那你想辦法把你另外一個賬戶的錢,用錢去滾錢也不是放在那裡,你應該去找一些像市值型的ETF,就其實很適合小資族。」
即使剛出社會薪水少少的,還是做儲蓄投資,把錢拿去滾錢,因為你不理財財就不理你。
理財專家郭莉芳:「由奢入儉難,所以你如果在這個花費上,你沒有有計劃的去控管,例如我不是說叫大家都不能花錢,不能花五千塊的消費,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你如果要花五千塊的消費,你是不是一季頂多一筆之類的,你這樣才有辦法把錢存下來。」
或許有人會用最單純的方式,把存錢起來,這才是最保險的,
因為詐騙集團也是抓準這樣的概念,害的有些人一個不小心就踏進陷阱,不管如何投資理財,還是得要謹慎思考。
延伸閱讀:
難忍受薪水沒到位 1年就走人 Z世代不浪費時間虛耗 日作家:20歲花錢累積失敗和知識
【本文由《TVBS新聞網》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