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落幕政權即將交接之際,世界各國領導人都在尋求穩定,特別是在涉及中國的問題上。然而,他們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外交互動十分微妙。
習近平國際經貿話語權的戰略目的
對習近平而言,這也是其面對中國經濟下行與國際經貿影響力逐漸萎縮情況下,出招表達對全球治理改革的戰略企圖,習近平18日拋出五點聲明,表示要推進世貿組織改革、推動世界銀行股權審議,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份額占比調整;避免經濟問題政治化、人為割裂全球市場,避免以綠色低碳為名、行保護主義之實。他更喊話,已開發國家要防止本國貨幣政策調整,產生負面外溢效應。避免人工智慧淪為「富國和富人的遊戲」。
習近平此舉的戰略目的主要受地緣政治影響,當前美中競爭加劇,部分已開發國家採取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政策,削弱了多邊合作的基礎。而中國過去試圖建構全球多邊體系,但是隨著中國經濟放緩導致財政壓力增加,對海外投資、基建援助及「一帶一路」倡議產生重大衝擊。過去數年,中國在發展中國家大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但隨著經濟趨緩,資金供應減少,許多項目可能被迫延期或縮減規模,甚至面臨違約風險。
中國面對經濟增速放緩及國內結構性問題,需要穩定的國際經濟環境來吸引外資和推動出口,此時習近平的談話,從建構主義分析,是希望試圖通過話語建設與規範輸出來重塑國際秩序的規則。
中國主導世界經貿格局的挑戰
然而,習近平的如意算盤,仍面臨相當大的挑戰,首先是多邊架構下取得共識非常困難,美國等已開發國家可能不接受份額調整,且在世貿改革中可能維護本國利益,將削減中國提案的推進力度。再者,美國在全球治理上仍占據主導地位,隨著中國經濟實力不斷下滑,挑戰美國為首的全球經貿秩序,中國顯然力有未逮。
最重要的是,中國威權擴張本質以及在民主、自由、人權的價值觀和多數西方國家價值觀相扞格,中國試圖在國際話語權上與西方國家對抗,然而,在印太區域穩定與台海和平問題上,中國被視為區域安全的威脅者,讓歐美民主國家高度警惕,連帶使得中國試圖在氣候變遷與數位經濟扮演倡議改革者角色,恐怕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綜而言之,習近平對全球治理改革的全面戰略設計具有強烈野心,但各國對於中國的威權擴張與極權主義作為表達高度反對之意,如同德國總理蕭茲在G20向習近平表示,沒有任何人應該活在對鄰居的恐懼中。美國媒體路透社直指,蕭茲應該就是暗批中國不應恐嚇台灣。
此外,美國總統拜登更在APEC峰會場邊與習近平會晤時,當面呼籲中國停止在台灣周邊進行破壞穩定的軍事行動,重申美國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台海和平穩定符合全球利益。換言之,中國如果無法讀懂國際間傳遞的區域和平穩定訊號,再多的經貿話語權也於事無補,中國經濟恐怕只會面臨更為雪上加霜的慘況而已。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釋放需求 中國一線城市取消普通與非普通住房標準
中國政策支持房地產 開發商債務問題仍難解
出席G20峰會身體不適 世衛秘書長里約住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