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紙運動」即將滿兩週年,促使許多參與者回想起兩年前的經歷。中國時事評論人陸青表示,若拿24節氣比擬,白紙運動代表的是中國社會「冬至」的到來,所以這兩年除了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力減弱之外,人民「體感變涼」,絕望的人也增多了。
青年拍白紙運動現場 國保當他「同事」!
中國社會的白紙運動在2022年11月下旬爆發,當時至少有21個省、200所以上的高等院校學生響應。一位不便具名的參與青年表示,當時在一處抗議現場,看到有2、3千人,還有人高喊「平反六四,習近平下台」,他心情雖然激動,但想單純做一名旁觀者和記錄者。
他回憶,當天穿了個便裝,待了2、3小時,帶一台攝像機,在現場沒有說話,也沒跟著喊口號或舉白紙,他當時腦中想著,如果換作國保的立場,國保看到他會如何反應,而當國保有所反應時,他又要進行什麼動作,想著想著,沒想到,現場的國保似乎誤以為他是「同事」,他在現場拍到國保還幫他移開欄架,讓他進到更裡面的地帶好好拍攝。
他提到,有關白紙運動的視頻,當時網上非常多,令他印象很深刻的是一名女子和警方對峙,並喊話「你們有心嗎?你們啃我們的骨頭、喝我們的血、吃我們的肉,你們有心嗎?你們把你們的心掏出來看一看?你們知道老百姓過得多慘嗎?」
「冬至」到來 官民都傷了
對此,中國時事評論人陸青指出,白紙運動對中國社會的意義,相當於24節氣的「冬至」,冬至這天,白晝最短、夜晚最長,而且通常都是從冬至開始真正變得寒冷,因此,當中國社會在白紙運動發生後邁入「冬至」,這兩年來,中共對中國社會的控制能力減弱了,在西方國家面前,也多多少少有了一些妥協和讓步,已沒有當年的豪氣,宣稱要推動各種各樣的「中國模式」。
不過,他也提到,畢竟進入「冬至」,大家的「體感也變涼了」,所以可以看到中國社會的自殺案件和殺人案件增多了,因為對中國絕望的人也變多了。他指出,兩年前的白紙運動,其實是從藝術院校的學生帶頭展開,能就讀藝術院校的學生通常都來自有錢人的家庭,這群孩子較常參與演唱會等各種活動,或是想在畢業後開個小酒吧等願望,他們想做的事情,當時被封控政策影響最大,因此,就容易出來「造反」了。
在封控結束後,陸青觀察,許多民眾開始參與投資,結果整體經濟下行,投資失敗,於是陸續有人想不開。陸青:『(原音)這種絕望如果帶著悲哀,他就自殺;如果帶著憤怒,就殺人;如果再憤怒一點,他就「革命」。這些都是苗頭,只是這種苗頭還沒有上升到公開的反抗,這個其實跟我們家裡的情緒是一樣的,16、17歲的時候,我們對父母開始調侃他,到了18、19歲開始獨立了,我們就跟他吵架了,都是這樣的,我們先是怕他,後來是不理他,後來是調侃他,然後是跟他對吵,差不多就是這個過程,社會情緒也是這樣的一個過程。』
中國社會 何時邁入「小寒大寒」
冬至之後的節氣是「小寒」與「大寒」,陸青說,前陣子「夜騎開封」的熱潮,有「小寒」的徵兆,但還不算邁入「小寒」。
陸青:『(原音)如果遇到全國性的因為經濟原因,或是類似於經濟原因的「開封夜騎」,這個才算「小寒」;如果因為經濟原因而有了「明確的政治訴求」,這個才算「大寒」,全國性動了一下,哪怕三兩個月、哪怕三兩天,全國性的動了一下,喊了個口號。因為白紙運動全國各地加起來,除了新疆以外,加起來恐怕也有幾萬人,但是鄭州夜騎是20萬,你就可以想想這種東西它其實是在擴散開,如果說全國鄭州夜騎有那麼三、五個省、有明確的政治口號,民主啊、憲政啊、轉型啊,「習近平下台」、「共產黨下台」,這個就算「大寒」。』
「大寒」之後則是「立春」,什麼時候才是中國社會「立春」之時?陸青認為,那波在「大寒」之後被政府打壓的人,當他們與八九民運、新公民運動等歷年被打壓的人,跨世代團結在一起,並開始有了「旗號」,人民也知曉有這麼一個組織,中共就打擊不掉了,這時候就是「立春」。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心中沒國家!」中共害怕白紙青年勝過八九一代
中共禁止鄭州夜騎開封 當地共享單車全面停運
習近平為何要下令清查「四無人員」、「五失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