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上月30日公布2022年工業及服務業全體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統計,其中中位數為51.8萬元,較前一年增加2.37%,平均總薪資為69.3萬元,年增3.44%,兩者增幅皆是近4年最高;不過,最高薪資10%與最低10%兩者差距,從上年度的4.09倍擴大至4.12倍,顯示高薪族與低薪族薪資差距持續擴大,倍數創近5年新高。
主計總處分析,主要是前2年各產業受疫情衝擊程度不同,以內需產業受傷重,但電子業則有科技紅利加持,製造或海運等產業在終端消費需求拉抬下,企業積極加薪,年終獎金發放也相對大方,以致拉大高低薪差距。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以十分位數來看,最低薪資的10%,全年總薪資僅30.6萬元,換算成月薪約2萬5500元。去年全體受僱勞工有817.1萬人,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51.8萬元區分,有408.5萬的受僱者,月薪不到4.3萬元。
調查顯示,平均總薪資不到中位數51.8萬元、人數又眾多的產業,包括住宿餐飲、藝術娛樂與休閒服務、批發及零售業等,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分別為38.1萬元、38.5萬元以及48.1萬元。
全年總薪資中位數高的產業,分別為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108.8萬元、金融及保險業103.7萬元,分居行業別第一、第二名。
主計總處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指出,2022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較2021年增加 2.37%,為近4年最大增幅,2019年以來較高水準。依據薪資分布,在817.1萬名受僱員工裡,去年有68.61%的人低於平均薪資,2021年只有64.98%,反映中產階層與極端高薪族群的薪資差距,10年來持續擴大。
若以十等分位組分界點觀察,也會發現第九分界點的高薪者年薪126.1萬元,是第一分界點低薪者30.6萬元的4.12倍,這個差距也是五年來最大。
以各縣市來看,新竹市總薪資中位數82.1萬元蟬聯冠軍,年增6.69%最多。台北市重返第二,總薪資中位數70.1萬元,年增2.63%;新竹縣69.2萬元居第三、年增1.08%。
經濟學者表示,台灣所得不均度確實正在惡化中,目前國內企業薪資制度有「美國化」趨勢,意味高階主管與基層員工的薪資所得差距正逐步加大。由於受到缺工影響,部分企業以提高薪資,爭取員工加入,而新舊員工薪資差距,亦是企業該正視的問題,達到吸引、激勵與留任人才的效果。
本文由《品觀點》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