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個說法,讚美更有新意
有些人在公共場合讚美別人時,自己想不出應該怎麼讚美,只能跟著別人說,或附和別人的讚美,結果卻常常弄巧成拙。
朱溫手下有一批愛拍馬屁的人。
一次,朱溫與眾賓客在大柳樹下休憩,說了一句:「柳樹好大!」賓客們為了討好他,紛紛互相讚嘆:「柳樹好大。」
朱溫聽了覺得好笑,又說:「柳樹好大,可做車頭。」事實上,柳木是不能做車頭的,但還是有五、六個人互相讚嘆:「可做車頭。」
朱溫對這些鸚鵡學舌、愛拍馬屁的人煩透了,厲聲說:「柳樹豈可做車頭!」於是便把那些說「可做車頭」的人都抓起來殺了。
在生活裡,一家人之間或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之間,有些讚美很可能因為經常重複,形成了某種公式和習慣,變得沒有意義。
湯姆受聘於一家公司的銷售部經理,他採用了新的行銷戰術,於是在他加入公司兩個月後,公司商品的銷售量大增,庫存一掃而空。老闆非常高興,拍拍湯姆的肩膀說:「你做的很好,繼續努力!」
「好,」湯姆說,「但你為什麼不把讚美的話放在我裝薪水的口袋裡呢?」「一定會的,年輕人。」老闆信守諾言,當下個月湯姆領到薪水袋時,發現裡面附著一張小紙條,上面寫著:「你做的十分出色,繼續加油!」
不同角度,讓對方印象深刻
讚美如果能加上一點新意,鼓勵作用會更大,正如有人所說:「一點新意,一片天空。」這樣的讚美之術更完美。然而,讚美若要有新意,就必須獨具慧眼,善於發 現一般人很少注意的小細節,這樣一來,即使你一時尚未發現更新的東西,也可以在表達的角度和方法上有所變化和創新,讓讚美變得與眾不同。
當你面對一位公司經理,最好不要稱讚他經營有方,因為這種話他聽多了,已經沒有感覺;倘若你稱讚他目光炯炯有神、瀟灑大方、擁有聚焦的獨特魅力,他反而會 被感動,而且對你印象深刻。讚美是所有聲音中最甜蜜的一種,即使簡單,也能振奮人心。但是,本來不錯的讚美如果重複太多次,也會顯得平淡無味,甚至令人生 厭。
一個女人就曾經說過,她對別人說她長得很漂亮已經感到麻木和厭煩,但是當有人告訴她,像她這樣氣質不凡的女人應該去拍電影時,她笑了。新穎獨特的讚美給人清爽、舒心之感,只要聽過一次,一輩子都會記得。
日本著名心理學家多湖輝先生舉過一個例子:
一位雜誌社的記者,某次去採訪地位極高的財經界人士。話匣子一打開,就先稱讚對方的理財手法有多麼高明,接著便想打聽一些對方成功的秘訣。但由於這是初次採訪,不容易快速切入到問題的核心。
這時,記者靈機一動,將話題一轉:「聽說您在工作之餘很喜歡釣魚,是一位釣魚高手。我偶爾也喜歡釣魚,不知道您是否可以分享一些這方面的經驗?」那位大人物一聽,笑顏頓開,侃侃談起了釣魚經。
這次的訪談結果不用說,當然是賓主盡歡。而之後記者又多次採訪了這位財經界人士,每一次都很順利,兩人最後還成了好朋友。
分析一下這位財經人士的心態,不難看出,有關經營方面的「高帽子」,他早已經聽得耳朵長繭了。而這位記者能看到財經人士另一個少為人知的長項,並適時切 入,最後達到預期目的,令人嘆服。馬克吐溫曾經說:「一句好的讚美是我十天的糧食。」讚美的新意很重要,但「適時」、「適合」、「適度」很重要,否則可能 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本文摘自大喜文化《瞬間翻轉人生的說話術:拼命努力不如巧妙一句,現學現用!》一書
精采試閱 ◎ 對方想聽什麼?說給他聽! 公式化的讚美比不讚美還糟 |
更多介紹:請按此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