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歌手IU去年3月就曾透露,耳朵出問題已有好一陣子,近日證實是罹患了「耳咽管開放症」,不僅影響聽力「常有悶悶的感覺」,甚至影響到唱歌聽音準。
耳鼻喉科醫師表示,如果長期有耳朵回音困擾,可能是因為過度減肥或體重快速下降所造成,導致耳咽管「關不上」,並建議有簡單自我檢測方法。
耳咽管開放症是什麼?
亞東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溫明勳表示,門診有時會有病人抱怨耳朵有悶塞感,講話可聽到回音,整個頭好像悶在一個空桶裡面,但聽別人說話的聲音,感覺距離卻很遙遠,安靜的時候甚至可明顯聽到自己呼吸的聲音。而這些症狀,會在低頭或平躺時改善,其實很有可能起因於一種特殊的疾病「耳咽管開放症」。
溫明勳解釋,大多數時間耳咽管都是處於關閉的狀態,透過吞嚥、打哈欠時周圍肌肉的牽引,耳咽管會瞬間開啟來平衡中耳壓力。但耳咽管開放症,是指耳咽管會一直處於關不上的狀態,使整個鼻咽部與中耳腔形成一個大空腔,放大共鳴效果,導致耳朵嗡嗡作響。
耳咽管開放症的原因?
溫明勳指出,當呼吸時,也會因為部分氣流經由耳咽管進入中耳腔,使平時自己聽到的呼吸聲變得更加明顯,患者常為此感到十分困擾。目前普遍認為造成耳咽管開放症的原因,主要為下列6點:
-
體重減輕:例如過度減重可造成組織萎縮,使耳咽管不易緊閉
-
耳咽管開口部黏膜沾黏:通常與過去曾經發生過的發炎反應或放射線治療相關
-
神經肌肉疾病:多發性硬化症、小兒麻痺等
-
慢性胃酸逆流:長期胃酸刺激易導致黏膜萎縮
-
荷爾蒙因素:如懷孕婦女或服用避孕藥
-
其他:如長期使用治療鼻塞的去充血劑、先天顱顏異常等
他提醒,若懷疑有耳咽管開放症,要先排除是中耳炎、鼻咽腫瘤、耳膜穿孔、腫瘤電療併發症等可能性,並進行基本的耳鏡、聽力及鼓室圖檢查,以及利用內視鏡下檢視鼻咽部及耳咽管開口的狀況,再依其可能病因來對症治療。
如是體重過輕造成,治療方法就是先增加體重;若是歐氏管開口部沾黏,嚴重的話考慮手術處理;若疑似胃酸造成,應從生活作息及藥物治療著手;若懷疑是藥物因素,則應試著停藥來改善。
如何自我檢測耳咽管開放症?
溫明勳指出,當發生症狀時,只要將頭部放低,如低頭、躺下來或坐在椅子上,頭彎腰靠近膝蓋,若會覺得耳朵悶、聽不清聲音的狀況變好了,就很可能是罹患此症。因為在低頭時靜脈回流至頭部,使耳咽管附近的血管回流充血,而變得較膨脹,此時可使耳咽管較易關緊,會讓症狀暫時得到緩和。
他也提醒,部分耳咽管開放症患者,可能會養成吸鼻子的習慣,因為這個動作會造成鼻咽部暫時性的負壓,使耳咽管關閉,雖然有減輕症狀的效果,但無法持久,而且可能因為反覆吸鼻使得耳膜內縮,長久下來導致中耳塌陷,甚至演變成珍珠瘤,應該盡量避免。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