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承澤由演員轉導演,他拍的偶像劇雖然不至於背離愛情故事的基調,卻都言之有物,具有一定的高水平。轉往電影之後,反倒是處女作《情非得已之生存之道》走了偏鋒,以後設形式自我剖析一個屬於創作之心的故事;接續的《艋舺》、《愛》再度走回他最擅長的通俗劇類型。如今以向父執輩致敬的初衷,拍出新作《軍中樂園》,無論就各方面來看,都是他跨入影壇以來最成熟的一部作品。
《軍中樂園》從一篇文章獲得啟發,描寫那個一切都還高喊著反共口號、保守戒嚴的年代。故事發生在金門,主角是阮經天扮演的菜鳥兵羅保台,他從最苦的海龍蛙兵被調到「831」軍中茶室,在這個前線島嶼上最「反差」的單位裡,透過少年的所見所聞、成長蛻變,竟奇妙地同時夾處在最深不可觸的政治牢籠與最本能式的人性情慾之間遊走。
阮經天的角色像是個穿針引線的觀察者,在他眼裡,這短短幾年的兵役時光,彷彿看盡了人生裡的酸甜苦辣。複雜的人物組合與多條支線,使得《軍》片從敘事到剪接都充滿了高難度。部隊這邊陽剛味十足的權力結構,恰巧對照著831屋子裡那些女人們的難言苦衷;若再放大到兩岸之間的政治處境,所有交纏在一起難解的結,幾乎讓片子的每分每秒都布滿了足以不停蔓生解讀的符號意義。
所以男人、女人、老的、少的,在電影裡,因乎時代、迫於體制,每個人都是不自由的個體,每個人都只能用謊言和暴力自我保護。鈕承澤以一種悲憫的眼光,看待片中各色各樣的角色們,羅保台就像是他的化身。而無論如何,每個人都會成長,無論是漸成習慣,或是讓自己變得冷眼旁觀、隨波逐流,終究抵抗不了命運與體制的主宰。《軍中樂園》絕對不是對那個時代的一味緬懷或追憶,它甚至提醒著我們某些從未改變的荒謬性。若從這個角度來解讀,我認為它其實是一部極度政治化的電影。
當然,鈕承澤不忘他最擅長的部分,像是飾演海龍士官長的陳建斌的思鄉之情、阮經天與萬茜之間若有似無的愛,都還是在濃烈戲劇性手法的渲染下,做出呈現。他一向懂得與觀眾溝通,但這次在收放取捨之間,卻是處理的最成熟的一次,沒有《艋舺》裡某些環節上的過度煽情,也不至於像《愛》到最後的一廂情願。
陳建斌從角色到表演型塑上,都是全片最搶眼的一個,沒人能夠忽視他收放自如、賺人熱淚的演出;至於阮經天吃虧在角色本身的功能性大於表演幅度,而其他演員亦有一定水準。我一直覺得鈕承澤是最會調度影、視跨界演員的台灣導演,即使卡司來自中港台,最終卻仍能揉搓調整成穩定的調性。不管之前的各種風風雨雨、新聞醜聞,一切最後都還是要回歸電影本身的成績來論斷,無論如何,《軍中樂園》絕對是今年台灣最重要、也最具分量的電影之一。
可看度: 88分
【設計/戚心偉;圖片/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