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萬聖節」來面對孩子的害怕
教育知識學園 作者 湯梓辰
每年的10月31日爲「萬聖節之夜」,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節」。這時間孩子會裝扮成鬼,提著南瓜和大人索取糖果。
我們該怎麼以「萬聖節」來面對孩子的害怕情緒呢?
相信父母照顧孩子時都會遇到這樣的現象,3歲的孩子開始對於一些環境的差異感覺到害怕,像是害怕黑、害怕鬼、害怕奇怪的聲響,等等。孩子為甚麼會害怕? 這來自於孩子成長發展的歷程,也來自於受到外在環境、團體的影響。
3歲的孩子開始進入喜歡想像、創意的幻想期,許多環境中的部分都成為孩子幻想、想像的題材。透過幻想及想像,孩子能將所看到的東西想像成虛擬的人事物,像是在黑暗中孩子可能會幻想到看到的奇怪的一些形狀或物品,這些可能是怪物、是鬼,而因此孩子對於未知的情況,就會開始展現出害怕的情緒。
另一個因素孩子可能是受到外在環境或他人的影響,可能是家人或身邊的人以鬼、黑等恐怖的話語來恐嚇孩子,孩子因而產生害怕的心理;或是孩子身邊的人展現出害怕黑或鬼的情緒,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參照、模仿的這種情緒,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害怕了。
對孩子來說,行為常常會是互相影響著。當身邊的人都很害怕鬼和黑時,孩子就會因此而害怕,如果對於鬼和黑是未知的、不確定的,也可能會因此朝著令人害怕的方向幻想著。因此萬聖節的到來,可以有以下的力量:
- 讓孩子認識黑和鬼的故事,透過萬聖節的故事讓孩子知道習俗故事,讓孩子對鬼不會再如此有未知的害怕感。
- 讓孩子裝扮成鬼,體驗當鬼有甚麼不一樣? 這有甚麼可以害怕的?
- 讓孩子可以和同年齡的朋友一起去進行扮鬼的活動,並且透過和同儕的互動中,漸漸地減輕對鬼或黑的害怕感。
- 如果孩子還是感覺到害怕,盡可能的陪伴孩子,和孩子一對一的溝通互動,抱抱孩子或是與孩子說故事,減輕孩子對於黑或鬼的焦慮害怕感。
以「萬聖節」來讓孩子進入角色
2-3歲開始進入皮亞傑定義的「象徵性遊戲」。這時期的孩子喜歡充滿了虛構和想像的遊戲,任何東西都可以當成別種東西,例如︰一本書可以當作是大車,也可以是城堡;一條毛巾能假裝是一隻狗,會汪汪叫,也會搖頭擺尾。3歲以後的孩子語言豐富,幻想及角色扮演更加深遠跟完整。
透過萬聖節讓孩子扮演角色,除了可以滿足孩子滿滿的幻想及虛構想像的遊戲需求外,也可以讓萬聖節成為一個可以裝扮自己的機會。孩子可以透過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力,建構出自己獨特的萬聖節裝扮,並且在萬聖節當天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角色扮演及裝扮,以此滿足孩子在「象徵性遊戲」的需求,也可以藉此讓孩子對於鬼或黑的議題,漸漸地以裝扮、模仿、或是活動方式減輕害怕的情緒。